beplay网站登录|主頁

新闻聚焦

洛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洛阳市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 (2023—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日

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洛阳市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实施方案(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豫政〔2023〕17号),深入实施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解决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基础支撑、数据融通、应用协同、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建设高水平数字政府,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数据为驱动,以应用为牵引,以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便捷化为方向,以通用模块集成共建和业务系统融合互通为关键,全面推进政府治理流程再造、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政务运行协同化,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协调联动发展,为高标准打造洛阳“数字政府”提供数治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3年初步实现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统筹运营,政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工作框架基本建立,一局、一中心、一公司模式落地运转,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一期及全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等市级共性支撑能力平台开始实施建设。

2024年全面实现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建设、统筹运营,节省信息化建设运维资金30%以上;非涉密信息系统上云应上尽上;非涉密专网整合率达到95%,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率超过90%。建设城市中枢平台,围绕多跨协同抓融合、重点产业抓实效、标志性成果抓突破,加强系统集成,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能力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成效显著提高,政府运行“一网协同”体系基本形成。

2025年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统筹协调和整体协同机制更加健全,政府数字化履职、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等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全面形成,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文化、数字社会实现协同发展,服务高效、治理精准、公平普惠、开放透明、安全可控的数字政府洛阳样板全面建成,政务服务水平、市域治理能力、政府运行效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力和营商环境相关指标进入中西部地级市前列。

洛阳市数字政府建设主要指标表

1.png

二、主要任务

根据省委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夯实基础、急用先行、便民利民、收益优先”的原则和全市数字政府“1+1+N”的总体架构,即1套标准规范体系,1个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底座和覆盖城市管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N个应用,以“一朵云”为载体、“一张网”为链接、“一道墙”为防线,统筹构建数字化履职能力、平台支撑、数据资源和安全保障四大体系,打造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数字政府。

(一)突出集约共建,健全公共平台支撑体系

1.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夯实数字基础底座。建设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物联网中台、区块链中台于一体的全市数字基础底座,实现数据有效汇聚、治理和共享。通过建设数据湖仓、数据汇聚治理、基础工具平台等功能模块,为全市智慧应用提供开发集成、人工智能、数据交换、运行管理等基础支撑能力。

2.强化共性应用支撑,推动共建共享共用。梳理各部门、各领域业务协同、系统建设共性需求,推动重点共性应用系统市级统建、县区共享。集约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电子档案、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服务等共性支撑系统,全面开放公共通用服务接口。

3.构建政务“一张网”,加快网络汇聚共管。推动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扩容升级和链路优化,全面实施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IPv6+)改造,实现市、县两级互联网出口统一管控。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加快非涉密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融合,各地、各部门原则上不再新建、改建业务专网,逐步实现非涉密政务网络的统一管理、统一资费、统一运维、统一服务。

4.建强政务“一朵云”,提升平台承载能力。统筹整合现有政务云资源,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云边协同的全市一体化政务云体系。建设多云纳管工作平台,实现全市云资源统筹调度、按需扩展。动态调整政务云服务目录,建立政务云服务提供方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云资源使用效率核查和动态调优,实现云资源的统一申请、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统一监测。

5.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实现视频汇聚融合。立足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建设智慧洛阳时空大数据平台,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结合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全面加快雪亮、应急、农业、水利、城管等不同业务维度视频、算法能力的深度融合,支撑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

6.建设城市运营中心,服务城市协同治理。聚焦城市治理堵点,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整合应急、环保、文旅、卫健、城管、交通等资源,建立城市运营体征指标体系,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建设基于城市运行监测、联动协同、事件管理、效能评估四位一体的城市运营调度管理平台,实现“一屏观、一网管”,为应急调度、决策辅助、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平台支撑。

(二)突出服务提升,健全民生保障服务体系

7.推进协同办公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建设,丰富办文、办会、办事等政务应用,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政务运行“一网协同”综合性办公枢纽。依托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优化公文运转、联合会签等工作流程,实现“无纸化”传递、“移动”办公。推行机关内部“一件事”联办,实现高频事项线上集成化“零跑动”办理,提升行政效能。

8.推动网站集约建设,做好信息公开管理。以全市网站集约化平台为中心,形成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覆盖党委群团、市政府部门和县区政府网站的集约化政府网站群,实现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资源调用、统一标准体系、统一安全防护和统一运维监管。

9.加快“一网通办”覆盖,完善政务服务体系。依托市政务服务平台,提升“一网通办”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全面应用市统一受理平台,推动部门相关业务办理系统整合并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联通,推动电脑端、移动端、自助终端、实体大厅、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全面融合、服务同质,实现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指尖即办”“全时可办”。

10.升级“洛快办”APP,加快便民应用汇聚。统筹全市便民服务移动端建设,全面升级“洛快办”APP,整合各部门、各行业面向公众服务的各类APP、小程序和公众号,推动更多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向“洛快办”汇聚,实现高频事项“应上尽上”“掌上可办”,打造全市便民服务移动端官方总应用。

11.建设基层表单系统,赋能基层减负增效。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围绕基层日常上报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建设基层智能填报系统,通过多表合一、快速取数、共享复用、智能汇总,让报表“做减法”,解决基层数据“共享难”“重复录”“多头报”等问题。

12.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推动政策精准惠企。建设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分类梳理和动态管理财税、金融、科创、产业、人才等惠企政策,结合企业分类“画像”,实现涉企政策统一发布、智能匹配、秒批秒兑、免申即享,推动开展涉企政策评估,提升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和便享度。

13.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评标交易行为。对现有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升级,增加数字见证、数据统计分析、智能辅助评标、专家语言行为活动轨迹记录功能。完善技术框架,构建数字见证机制,保障交易记录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通过智能化提升,规范交易行为,促进市场公开、公平、公正。

14.拓展企业开办一件事,全力提升营商环境。以企业开办一件事服务平台和市政务服务网为基础,扩展食品生产、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生产、医疗器械经营等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次登录,全业务通办”,缩短办证时长及环节、减少办证材料,为企业提供涉企全生命周期,主动式、伴随式、融合式服务。

15.建设经济监测平台,服务经济运行调控。围绕投资、消费、就业、税收、财政、金融、能源、物流等重点经济领域,整合联通经济运行监测相关平台,开展关键经济数据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多跨场景式应用。运用大数据强化经济监测预警,支撑经济运行监测调节,实时监测市、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情况,加强经济运行全周期数据的统计监测和综合分析研判。

(三)突出智能精准,构建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16.加快智慧停车建设,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智慧停车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对停车设施、支付、数据的统一管理,逐步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通过运营统计、实时监管、停车场管理、收费管理等功能,实现公共停车资源的统一管理、高效利用,全面提高城市智慧停车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17.大力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快医疗领域融合提升。完善洛阳市公共卫生大数据系统,加快公共卫生数据集中共享,推进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一码通”推动跨医疗机构数据互通。推进以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医院建设,集成掌上医院、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为患者、医护人员提供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链医疗运营体系。

18.升级改造智慧城管,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动城市管理重点领域数据共享,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聚焦城市管理工作难点,建设和整合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子系统,建立城市管理动态监测、量化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预警服务体系,通过跨部门、跨层级、多维度、场景式的“一张图”统计概览和“一站式”调度应用,进一步深化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

19.加快智慧消防平台建设,提升“平、战”综合能力。建设消防智能接处警指挥平台,打造应急救援核心数据及指挥要素高度融合的城市指挥“救援一张图”,拓展移动作战指挥终端交互功能,直观实时汇聚灾害现场各类图像资源及感知装备,提供可视化、精准化、数据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消防物资、人员、装备“平”管理水平,强化调度指挥综合能力。

20.建设智慧后勤平台,推动机关降本增效。建设以“智慧大院”为依托的后勤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工作场景数字化、智能化。通过信息化手段统筹人、车、房、卡、钱、食、事、能等重点机关事务事项,构建入口统一、用户整合、业务融合、数据共享、集中统一的机关事务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办事便捷度和获得感。

21.建设智慧交管平台,提升交通服务能力。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指数、交通运行动态和进出境客运量的分析和预测,增强对全市交通运输整体运行情况的宏观掌握、实时调度能力。完善智能交通管理设施,引入新型智慧交通信号、监控、卡口、智能运维等设备,实现交通违法行为多维感知。

22.加强智慧气象建设,服务城市应急调度。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增强极端恶劣条件下应急救援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和灾害事故物联感知网络,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智能监测能力。建设交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研判、临近预警能力,通过交通气象实时和预报信息,结合城市运营多跨场景应用,提升城市安全保障服务能力。

23.加快住建项目统筹,推进住建综合平台建设。推进住建政务平台集约化建设,集成涵盖电子行政审批、工地扬尘监测、智慧工地监管、建设消防审查验收、施工劳务监管、工程质量监督、工程安全监管、危险源监测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住建综合性平台,加强省级数据回流和内部数据治理共享,服务住建全过程管理,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业务工作平台,提升数字化住建服务能力。

24.推动智慧水利建设,构建一体化水利资源中心。推进智慧水利二期建设,接入已有地面站点,新建和补充完善800余处水库、闸阀、山洪沟、淤地坝、橡胶坝等雨水情视频一体的监测站、水位站和流量站,利用立体卫星数据构建三维电子沙盘,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水旱灾害防御管理等应用,建立模拟计算和可视化展示,在极端天气和灾害面前提供科学依据。

25.拓展提升智慧交通,服务民生安全保障。统筹建设交通运输综合执法路面执法检查指挥系统和入企检查智慧系统,提升线上执法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统一高效、精准可控的智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系,提升安全保障服务能力。完善环境智慧感知和智能预警,为道路安全监测、灾害天气预警管控提供智慧化支撑,服务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

26.建强文旅服务平台,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全面加强文旅文创方面数据、平台的共享、共建、共用,深度开展文旅应用融合和场景创新。依托现有文旅消费平台,逐步整合各个景区、设施、产品信息,融合景区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商铺资源,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式线上服务体系,提升沉浸式文旅体验,推动服务升级。进一步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游览体系建设,提升多维文旅体验、加强宣传推广。

27.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覆盖线上线下、移动端+终端的社区便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资源库,实现“一表式”基层信息采集与动态更新,提供水电气暖等公共便民在线服务和家政服务、上门维修、生活采购配送等个性化增值在线服务,通过平台连接居民、社区、政府,完善入户最后一公里服务体系。

28.加快智慧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农业物联网,动态监测作物长势、灾情虫情等信息,加强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建设农村电商,强化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内容,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

29.探索推进智慧康养,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接整合各级健康养老服务资源信息,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老年应急救援服务平台,共享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供给,实现健康养老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处理,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实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良性循环。

(四)突出融合流通,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

30.加强数据汇聚治理,创新数据管理机制。强化政府部门数据归集、加工、共享、开放、应用、安全、存储等管理职责,常态化开展数据资源普查,制定标准统一、全量覆盖、动态管理的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目录,实行数据分类分级和“一数一源一标准”。依托市平台,推进数据按需归集、应归尽归,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数据资源库,构建全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31.完善数据融通机制,深化数据高效共享。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强数据供需对接服务。健全市县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实现数据目录统一管理、数据资源统一发布、共享需求统一受理、数据供需统一对接、数据异议统一处理、数据应用统一推广。推动政府信息系统与党委、人大、政协、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按需共享,积极推进国建、省建系统与市数据共享平台、业务系统数据双向共享。

32.加强市场政策引导,推进数据开发利用。建设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录、责任清单,分类分级有序开放公共数据,加大高价值数据集开放力度。按照市政府关于国资注入的工作要求,将政务数据要素治理和创新应用以政府授权方式授予运营公司。通过与省属企业合作,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对公共数据进行应用场景实验和增值开发利用。

(五)突出全面防护,筑牢数字政府安全保障体系

33.健全数字安全机制,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健全数字政府安全体系建设,分级分类制定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问责机制,确保安全管理边界清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建立数字政府安全评估和重大事件处置机制,分级分部门分系统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34.完善信息安全制度,落实信息安全规定。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制度,制定完善政务云、政务网络、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和运维制度规范,加强项目实施和运行全流程安全管理,实行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统筹做好全市政务系统等级保护测评项目规划,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以及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合规评估,实施常态化风险监测、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5.建设安全运营中心,筑牢全市“一道墙”。统筹政务云、政务网络、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和容灾备份能力建设,建立统一的安全防护标准规范,建设安全资源池和密码服务资源池,统一提供虚拟防火墙、漏洞扫描、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等服务,统一实施安全运营和应急保障。加强一体化安全防护监管,建立健全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安全防护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防护检查。

三、运营模式

(一)发挥企业运营主体作用

按照洛阳市数字政府建设“一局一中心一公司”的管理运行架构,对市级数字政府建设项目总集成、迭代更新、运维和数据运营等工作任务按规定程序由运营公司推进实施。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共建”的方式,推进新基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项目建设。运营公司定位为数字政府建设综合服务商和大数据开发商,主要职能是:承担市级数字政府建设项目总集成、迭代更新和运维;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新基建项目进行投资、建设、运营;开展数据交易、数据要素运营及创新应用;提供全市大数据、信息产业经济信息咨询,开展信息化产业投资开发、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建设投资运营等。

(二)拓展企业合作模式

运营公司根据“数字洛阳”应用场景的建设需求,与省属企业、互联网头部企业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等信息化企业开展资金、技术、人才合作,为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和支撑,搭建“1+N”的业务发展生态圈。运营公司根据上级要求及各企业特长,在不同应用场景与省属企业、三大运营商及其生态企业、互联网头部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具体模式为:一是运营公司建运模式。对于市本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迭代更新、运维和数据运营等任务,由运营公司承担。二是与省属企业合资模式。采取合资参股等方式,做好省安排的统采分签、购买服务等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以及数据要素运营、交易等工作。三是合资控股模式。针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各应用场景,如智慧城管、互联网+医院、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具体项目,运营公司与信息化头部企业或运营商生态企业进行股权或技术合作,成立由运营公司占比51%以上股份的合资公司,为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和支撑;四是市场化运营模式。对于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数据安全风险较低的信息化项目,如水、燃气、暖气等公共服务行业项目,运营公司占股比例可降低至35%,通过共同承接应用平台建设,汇聚公共服务行业数据,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场景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三)完善日常工作机制

厘清市政数局、市大数据中心、运营公司的职责定位和任务分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承担市数字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统筹推进全市数字政府建设,负责全市数字政府建设规划、政务信息系统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市大数据中心履行政务信息化项目的技术审核论证,负责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维管理、数据归集治理和网络安全防护,并为市直部门政务信息化工作提供保障服务;运营公司作为全市数字政府建设、数据资源运营主体,承担市级数字政府建设项目总集成、迭代更新、运维和数据运营等任务。

协作会商机制。市政数局、市大数据中心与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具体业务经办同志、骨干技术人员定期召开会议,就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事项进行会商,重点加强对重大项目需求分析、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等关键环节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系统建设、运维中的重要问题。

相互派员机制。市政数局、市大数据中心与运营公司建立相互派员驻场制度。市政数局派员驻场运营公司工作,加强对项目评估、实施、运营、验收等方面的指导,跟进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和政府投资有效性。运营公司派员提供现场运维和技术保障服务,主要包括系统优化改造维护、业务辅助运营服务等,并及时了解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各应用场景需求,确保数字政府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综合考核机制。市政数局、市大数据中心会同市直单位加强对运营公司数字政府建设团队的日常监管,每年不定期邀请第三方公司对数字政府建设、运维项目的服务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按照综合评估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支付的依据。

(四)探索数据要素交易运营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市政府授权方式,以运营公司为主体,与省属企业合作,采取“轻资产、投入少、有产出、见效快”的策略,开发数据产品和服务,开展政务数据、公共数据运营业务,推出一批可交易的数据产品,打造具有洛阳特色的数据要素运营体系。

由运营公司牵头,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邀请三大运营商、蚂蚁、京东、美团等全国数据开发企业和知名“数商”,共同组建洛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重点围绕科技金融、健康医疗、智慧能源、交通物流、商业服务、数字民生等领域,以“一场景一清单一审定”的方式,开发数据产品,提供数据服务,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产生的收益自留一定比例后,其余部分统一上交市级财政,逐步形成数据要素新兴产业,打造中西部重要的区域性数字经济新高地。

(五)助推数字产业发展

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厚植洛阳本地化数据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运营公司的集成优势,通过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应用,与互联网头部企业、运营商建立合作,引进互联网头部生态企业,依托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北航科技园等平台资源,积累项目实施和运维经验,汇集人才和技术,带动和培育我市数字和智慧城市产业发展。

到2025年,全面融入河南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战略,建成“一中心一枢纽两高地”新发展格局,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数字经济生产力大幅提升,形成数字经济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格局,构建中西部大数据中心、数字服务集聚区、创新创业新经济总部基地等功能分区,打造洛阳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将数字政府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数字政府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确保数字政府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有序推进。

(二)健全推进机制

充分发挥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确定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事项,解决难点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协调机制,强化应用衔接、数据共享、业务集成,结合核心业务需求,协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形成统筹有力、协调有力、支撑有力、推进有力的工作格局。

(三)强化考核评价

完善数字政府建设考核和督查机制,将数字政府建设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建立督查任务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评估。发挥考核督查导向作用,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开展重大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价,并纳入对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促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全面提升。

 

附件:洛阳市加强数字政府建设(2023-2025年).doc